通过写生教学的熏陶和培养,使孩子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孩子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
二、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
没有经过写生训练的孩子,空间知觉大都处于二维水平(即平面的),他们依赖表象作画。写生则按空间位置作画,将立体的客观物体过渡到平面,拓展了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写生的过程是孩子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与模仿作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孩子将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概括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创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孩子起就得到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
四、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
画画能陶冶性情,培养耐性。不少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学画画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写生,面对新鲜的对象、面对优美的景物,对舒缓紧张的心理,调节喜怒哀乐的情绪很有帮助,即使是平时调皮的孩子也容易安静下来,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对象,表现好对象,谁不想自己画好一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让孩子走出课堂,见课堂之不能见,得课堂之不能得,丰富感觉,触摸心灵。
问题一:"我孩子那么小,写生会画么? "
答: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十分必要的,无论孩子大小,都不能忽视她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对于第一次参加写生的孩子,首先是告诉孩子画画有这样一种形式,美是源于生活的,享受这个过程带给孩子的影响,而不是“画一张好画"这个结果。孩子会在写生后更喜欢观察生活,孩子的观察能力自然就不自觉的提高了。
问题二 : "写生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吧?"
"画出来的东西什么也不是。就是乱画呢!!! "
答:孩子的画与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的孩子观察能力注意力是有区别的,手部肌肉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孩子画出的画面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家长不要过早的要求孩子画的“像什么”。试想如果让你去画,你敢动笔么?你能画成什么样?何况只是孩子。很多家长以“像不像”这样的成人眼光去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阶段,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去批评指责,使孩子丧失自信心,限制孩子的能力发挥,把绘画当成了一种压力。
问题三:"有必要让孩子那么老远出去画画么?"
答:因为远,才让孩子更加感兴趣,更加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远,环境陌生,才更能锻炼孩子的适应环境能力。家长觉得呢?
问题四:环境恶劣怎么办?"在人多的地方孩子不专心怎么办!"
答:其实在外面写生时候干扰因素非常多,有风有雨还有日晒,有身边爬的小虫子和路过好奇甚至会对你的画指指点点评价的行人,对于这些因素,我们需要慢慢培养孩子能够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而能专注且认真地绘画。当然这样的习惯也是需要慢慢培养,多带孩子出去几次加上平常多画画有助于培养孩子这样的习惯。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安静下来,适应坏境,让孩子了解在以后的生活里,孩子需要适应各种情况,环境不可改变,只能靠自己去适应它。